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論文心得─公園休閒遊憩者設施使用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

公園休閒遊憩者設施使用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縣立運動公園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研究生:呂慧中 指導教授:鄭志富

針對上次開會討論結果,在老師和同學的建議下,報告裡公園空間休憩公園內設施使用型態等資料較為不足,於是參考了此篇論文,內容主要以花蓮縣立運動公園為例,探討其公園內場地使用率偏低,任其閒置、荒廢等問題,作者希望透過這項研究期望能改善此問題。 首先作者點出休閒運動對於近代人類的生活重要性,因為人們的生活型態逐漸改變,緊湊的生活與工作壓力剝奪了人們身體活動之機會,間接危害了人體健康,使疾病發生率更為提高,於是政府開始提倡全民運動風氣、國民健康體能與運動健身之觀念,讓休閒運動成為國民生活的一部分。其中公園的規劃與設施的設計影響了公園使用率與使用滿意度,作者希望以設施本身需求為主,對照使用者實際使用所面臨之問題,做為經營者在未來規畫之參考,有利開闊營運商機及加強國人休閒運動之發展。

其後他對「休閒遊憩」、「運動公園」、「公園設施需求」、「設施使用滿意度」做定義解釋,像是休閒遊憩會受使用頻率、時段、友伴、交通工具影響等...,作者也清楚描述了花蓮縣立運動公園目前的現況,而作者也對公園內設施使用需求做詳細研究,設施規劃依環境、空間、使用者之需求做設計,故設計者必須依使用者的使用情形去設置設施,設置的位置也要隨著使用者的需求而改變以增加空間吸引力,而公園設施需求以「安全性」、「氣氛吸引力」、「美感吸引力」、「空間吸引力」、「設備舒適感」、「擁有感」做為區分,又以「安全性」需求最受重視。根據作者的研究得知公園休憩者認為環境設施品質的維護很重要,包括環境清潔、夜間照明設施、飲水設備等,都可能成為使用頻率減少之主要因素。這讓我從中得知若要設計公園內座椅設施,必須考慮上述問題,藉此提高公園內的設施使用率。

小小的公園設施有著大大的學問,不單只要考慮外觀設計,連帶周遭環境、使用者的便利性及需求度都在設計範圍內,事前的準備工作及問卷調查分析便顯得更為重要,才能使作品品質提升...加油!!!!!!


ps.我覺得他的研究流程表達清楚,一目了然






參考文獻

1.于正倫(1995) 城市環境藝術 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2.方美玉(2006)斗六運動公園休閒設施需求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3.毛漢新(1999)都市公園水景設施之使用後評估─以台北市中山與中正公園為例 東海大學
4.水心蓓(2006)公園休閒遊憩者對硬體設施使用滿意度研究─以大安森林公園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
5.王宗年(1992)建築空間藝術及技術 台北斯坦出版有限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