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第七節-機器人的未來」
---------------分隔線----------------
在閱讀機器人的未來這篇章時,我無時無刻都把作者所想要傳達的概念,與他所提到的機器人小說家「撤.艾西莫夫」的機器人四大定律的意思,以幾年前的電影「機械公敵」連想在一起,這有助於在讀這篇文章時,讓作者形容的觀念更具體化一點....。
作者以《艾西莫夫》的機械人小說系列貫穿本節,在第六節提到機械人的情感,這邊就是討論機械人在往後發展的可能性與它所擁有特殊的地方。在艾西莫夫的機械人世界裡面,人都是被塑造成擁有蠻橫、拙劣與幼稚的性質,而機械人就像是用來取代與補足人類的替代品,當然機械人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它可能可以比人類還要優秀,但是在角色扮演上,機器與人是相輔相成的。
艾西莫夫在他的小說裡面將機械人設定了一些他所謂的規則,總共有四大條,這些規則看似簡單,但其實在只有設定,不具有思考迴路的機械人身上,這些定律要全部都實行是相當的困難的,就當今的高科技,也只能達到標準的一部份。以下是艾西莫夫所列出的四大定律:
1.第零條定律_機械人不能傷害人類,也不準它們在人類遭受傷害而置之不理。
2.第一條定律_機械人不能傷害一個人,或是在人遇到危險而毫無反應,除非這違反第零條規定。
3.第二條規定_機械人必須遵從人的命令,除非這命令違反第零條與第一條定律。
4.第三條定律_機械人必須保護自己的生存,只要這種保護不違反以上定律。
我當時看到第零條與第一條時,覺得這兩條互相重疊到,我不是很了解,作者解釋第一條定律是「安全定律」,意指說機械人必須具有保障人的安全行為,就是像機械公敵的主角桑尼在一開始跳下水去救主角的動作,只是在現今社會裡面並沒有認何一個機械設計能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文中作者將任何的電氣用品與機器統稱為機械人,而這些機械人其實在生活中也被加入安全裝置,例如電梯的防夾裝置與各種工業用大型機械都有安全的斷電系統,這些都與第一條定律有相關;第二條定律我覺得作者陳述的相當有道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口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相信任何的發明都是建構在「被需要」上面,文中裡面提到煞車這個動作在不同情況下時,駕駛所想要(即停或減速),在緊急情況下並不能直接做出煞車動作,但是設計者在機械人(車子)裡設定是高速行駛下就算只踩一半煞車,機械會判定使用者是想急停所以會馬上減速。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機械人的發明就是人為了減少人力的付出,現代講求的是低能高效率,未來機械人的能力會不會取代人力也是作者想表達的,我覺得人類的位置還是相當的重要,雖然在艾希莫夫的機械公敵裡面,人類未來是被機械人主導,但是在他所假設的四大定律也非常明白了提供了人類的生存空間,機械人能扮演非常好的輔助腳色,人需要長時間休息,機械人則頂替我們休息時的工作,又或著將沉悶複雜的事情交由機械人進行,由人負責需要經由溝通、討論、互動模式才能完成的事情,全面機械化也不見得是壞事,但是一定會有問題從中衍生出來,這也是末段所提到的一體兩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