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金工組 板橋阿陽 個人主題:品‧山水 盡請指教

設計企畫簡介

這次的畢業設計-個人主題部分,暫定為「」,主要探討的是傳統鑄造工藝技術與觀察、研究台灣在地昆蟲。昆蟲所存在的環境一般都是不被人為破壞、居住良好,正如我們人一般,都會追求生活上的舒適。不同的昆蟲而會使得人們不管是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都會有另一番新的感受,故以此為設計元素,設計出一套與生活空間有所連結的茶具設計組。

在設計的工法上將會運用鑄造技術,以(鐵或不繡鋼)為主要使用媒材,而在搭配的媒材則為漆與錫。利用在學期間對於鑄造的認識以及所學,製作出欲表達之器型,並視裝飾需要以漆藝為輔(作表面塗裝與裝飾)。呈現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的全新感受。
第一章 設計動機、目的及重要性

第一節 設計動機

小綠地

從小,生長於台北縣的郊區,處於一個頗為市區的地方,在吵雜的器、機車聲音、空氣不是很好的地方下長大。依稀記得在9歲的那幾年,一出家門即可看見一塊像是公園的綠地,在那小小的綠地中,春天的早上可見黃色的粉蝶飛舞於雜亂的草叢中,夏天的早上可聽到精神抖擻的熊蟬於樹上嘹亮的叫著,晚上也可聽到紡織娘的叫聲,秋天、冬天也都有不同的「客人」照訪於此地,每當經過此地都是一種享受,因此從小就喜歡在此地玩耍,但因建設的需要,此空地在很快的時間由綠地馬上變為人為工程破壞的工地,當然昆蟲們的住所因此被迫遷移,因此在小學畢業前除了工程機器的吵雜聲外沒有再有那些感受了,上國中時空地工程結束,空地地下為地下停車場,上方被改造成人造公園,雖然「客人」們有再次照訪此地,但當初的野地,依然是記憶中最深刻的。

假面騎士

在讀三年級期間,當時日本的「勇者動畫」與「特攝戰隊」紅極一時,而在這些英雄的造型上,令人最印象深刻的就屬「假面騎士」系列,其服裝及造型的設計上依稀可看見設計的發想都有運用到昆蟲的元素,想當巧妙,從此也對假面騎士的各種造型感到興趣。

工藝新趣

上了大學後,依自己的興趣唸了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因自己對金屬工藝有所興趣,再加上賴廷鴻老師認真的指導與鼓勵,在大二那年有幸與其他幾位同學一起參與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辦的「工藝新趣」提案計畫,在一開始對主題一籌莫展的發展到最後決定朝辦公室用品方向發展後,隨即想到以台灣特色昆蟲為發展的方向,並將企劃提出,雖然結果並未被入取,但因此學習到團隊合作與提案過程等寶貴的經驗。

由「小綠地」中體會到因四季的不同,昆蟲的不同,能帶給人們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等五個感受也都會有所不同。「假面騎士」為日本人對於昆蟲上有所不同的想像,進而發展出來一系列的特色造型英雄,使得怕昆蟲的小朋友們,對於昆蟲的想法有所改觀,可見造型及語彙的運用相當重要。「工藝新趣」則更是一項再次驅使我將台灣特色昆蟲作為發展方向的重要指標。因此這次的設計,將會針對人對於不同的感覺以及造型上做琢磨,設計出一套人與人之間相處時得以舒適、溫暖的空間生活茶具組。透過工手法及台灣特色的融合,增添生活上的雅趣。


第二節 設計目的

台灣為一物產豐饒、氣候溫暖、生物產類繁多的美麗島嶼,而本次設計企劃主要為關懷台灣在地文化,喚起大家對台灣大自然的記憶。大自然中擁有許多的生物與植物,儘管有些物種會被其他物種所獵殺,但依然循著自然的規範生存著,而之中,台灣昆蟲也是許多人觀察和探討的。昆蟲有著特殊的構造與生存方式,而充斥於人們的生活中,在以前還未受污染的台灣,觀察與體會這些昆蟲的生態也是對於早期的台灣可說是最大的娛樂之一,鄉村的早上小孩們會去溪流陪飛舞的蜻蜓們玩,農夫種稻、收割時也有美麗的蝴蝶陪伴,到黃昏時蟋蟀們開始奏起悠揚的旋律、傍晚更可以看到點點的螢火蟲們飛舞著,各時間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昆蟲,這些昆蟲以不同的呈現形式讓人們在不同知覺上有了不同的感受。因此這系列的設計將探討及觀察幾種台灣特有的昆蟲與它們生存的棲息地,目的在於將完成能夠帶給人體有全新感受的茶具設計組。


地二章 設計主題與對策

一節 設計企劃理念

此設計以台灣的文化及特色作為方向,最後決定以台灣特有昆蟲的特徵以及其棲息地作為設計元素,觀察昆蟲造型、生態及特性以不同語彙結合台灣環境樣態,設計出一系列能夠帶給人們五感的茶具設計組

其應用的昆蟲元素及設計的器型對應五感依序是:

昆蟲元素

品項

環境意象

設計說明

螢火蟲

燈磚設計

溪流

設計其單一造型的板型,其上方有溪流水紋的淺雕,並以「拼、組」的概念將螢火蟲在水面上飛舞倒映在水面上的效果表現出來。

蝴蝶

壺具設計

以台灣山巒層層相疊的造型,搭配蝶蛹的造型於山勢之中,並將蝴蝶羽化破蛹而出的意象呈顯於壺器造型上。

蜻蜓

杯子設計

不規則鵝卵石

以溪流中石頭不規則為杯子造型以蜻蜓於溪流中飛舞點起漣漪的意象,設計出杯子組。

而這次主要設計方法主要以鑄造為主要技巧錫藝及漆藝為技術做適時的搭配,期待呈現出對於台灣昆蟲及各項器型前所未有的視覺感受。

第二節 可能面對限制

可能面對限制:

1.在設計的品項中,可能運用到鑄鐵以及漆的搭配,在運用過程中較難以掌

握其兩項媒材的結合性。

2.設計組件中有些需運用到外界的設備。

3.鑄鐵設備及製作。

4.製作時間有限,可能沒辦法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收集昆蟲們所居住的環境

及生態。

5.在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外在事件的干擾。

提出原則性之解決方法:

1.需安排試作的時間來了解各媒材的特性。

2.需再考慮其設計品項的尺寸。

3.可能需要結合業界的技術與傳授方能完成。

4.改以圖書資料以及網路資料的形式對這些昆蟲作觀察與了解。

5.花費其他安排好的時間來作彌補。


第三章 設計方法與架構流程

第一節 設計方法

本設計提案其設計方法主要分為:資料收集、設計試作與實作、展覽規劃等三大項目。

1. 資料收集:資料收集又分為文獻圖書資料、田野調查資料、案例分析資料、

網路資訊等四種方式作為資料主要收集方式。先以文獻圖書資料

及網路資訊收集有關昆蟲生態及相關圖鑑,再以田野調查方式調

查、觀察各類昆蟲在大自然中樣貌及其相關生活方式(如棲息地、

周圍生態),並一方面收集其有關鑄造的有關生活器型設計案例作

為之後的設計參考與分析目標,繪製草圖、精稿,接著進入實際

製作階段。

2.設計試作與實作:由於本次設計將運用到(鐵、不鏽鋼)、錫、玻璃等多元媒材,而各媒材又有其特性及製作方式,如:錫質地柔軟、附有貴金屬銀之色澤;(鐵、不鏽鋼)材質沉穩,上色方式特殊;玻璃,色彩豐富,成型方式須以高溫製作,且不一定能附著於異媒材。因異媒材的特性不同,在實作前將要進行試作,試著結合不同媒材,(鐵、不鏽鋼)與玻璃組合方式試著以翻鑄好之鐵件,搭配玻璃作高溫燒結。錫與鐵件之搭配,試著以高溫烤熱鐵板,再將錫液倒上使其流動於鐵板上。錫的鑄造與脫模也須經過試驗得以到實作階段,接著進入實作階段不同媒材使用工法也將有所差異。(鐵、不鏽鋼)將以鑄造方式製作,再搭配玻璃、錫等媒材作整體的搭配。

3.展覽設計:為展覽的前置規劃,將完整作品拍照,並依作品需要製作展板、特殊擺放的展台空間,並作試展依情況作調整,空間規劃與展覽方式確定,完整畢業設計製作。

第二節 架構流程

整體設計企劃共分第一部分為設計方向其內容說明提出主體與方向後,為此企劃作各種資料上的收集與分析,並依據這些參考資料作草圖的繪至與設計。第二部分為設計工法與工序,依各媒材的不同特性作組合與搭配,為前置的試作,了解搭配的呈現後,即開始依序製作整體器型。第三部分為展覽設計,將製作好的作品作影像紀錄後,開始製作展板、展台等設計,並將最後調整好的結果,呈現於最後的展覽上,完成畢業製作。

1 則留言:

  1. 嗯嗯 這樣的提案應該沒有太大問題,重點在於如何發現昆蟲的特殊性,並且將三種特殊性濃縮在一個茶具組裡面。
    說實在的,以目前的狀況來想像的話,會感到這個茶具組三項都太強,沒有主從。這樣三特性都會被削弱,這是在實體設計時要注意的地方。
    不然就是要做超大茶具組---給巨人用的...也不錯哦(+_+)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