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很高興能在文產組的邀約下來參觀彪琥製鞋公司,在進入崎嶇的小路後,終於到了這家看似一般售鞋店面的公司,很難想像在這麼小小的一棟大樓內盡然是公司生產鞋子最主要的地方。
在一樓的部分主要介紹了彪琥鞋業的整個品牌故事與歷史,並介紹各種有關台灣發展與公司自行開發的客製化鞋子,從草鞋、三寸金蓮、木屐、帆布鞋,一直到現在廣為穿用的皮鞋、運動鞋皆有。並敘述了台灣鞋業發展,早期五、六零年代時,為台灣加工出口時期,也是傳統手工加工業最盛行的時候,而在參觀內部,建立了一個小小展示區,為老闆當時將「客廳即工廠」的情況,清楚的以實體表現出來,在展區內擺放了當時鞋子專用的縫紉機,也很難想像當時那裏就是最初開始彪琥鞋業的發始地。之後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許多的彪琥歷年發展的經典款,而在這些鞋子的背後也都有開發的意義與故事,相當有趣。而在材質與鞋子功能的介紹區則是彪琥鞋業最為講求的地方,從鞋子所要選用的皮料,一直到搭配設計、機能,都相當的重要,皮料攸關鞋子整體的外觀設計感,而機能的設計更會影響到使用的舒適感,因此彪琥鞋業也一直在為人體工學方面的設計上有所琢磨。
在二樓處為主要打版、設計、裁剪鞋子部位的區位,在這區塊可以清楚的看到鞋子製造流程的前半段。設計師將鞋款設計好後,由打版師依設計造型的鞋款去分析區塊與部位,進而將這些部位轉為平面的紙板再以切割機做精確的切割,製作的過程很像一般再玩得紙模型玩具,也是我相當感興趣的一個區塊。之後確認好的版型再製作特殊的鋼模進行布料的裁切。
將這些裁切好的布料再交由三樓的部門作組合,可以看到各式各樣造型有趣的機器再運作著,依機器的不同當然有著不同的作用,在此的工作人員做的工作都是專業化的訓練,一個人只負責做一件事,並與機器培養出默契般的,製作速度都相當熟練,也難怪彪琥的鞋業產量這樣的龐大。
之後,回到了販售部,與老闆進行了一次有趣的會面,談述目前臺灣鞋業的發展,公司努力追求的目標,並期待彪琥的發展能越來越好。工作人員也親切地為我們做足部的測量,在測量結果可看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與行走習慣,並會對未來造成甚麼樣的影響等等。
在這次參觀後,體會到鞋子並不是我想像中的多以機器自行製造為主,而還是一種「手工藝」的製成方式,明顯的在製版、壓模、車製等工作即可看出,只是機器可能條件比早期年代來了進步許多,得以加速工作進度,減少人力的使用,但實質上依然是一種傳統的製成方式,也期望這樣的產業在台灣得以持續經營下去,成為下一個台灣之光。
哦哦 板橋阿陽 終於--出刀--了....... 筆刀
回覆刪除不錯 值得鼓勵
這邊心得 雖然結尾有點公式化的味道 但詳細敘述了參訪過程 是不錯的觀光文章
沒有寫出一點 自己對鞋業設計未來的夢想(幻想) 是比較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