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
設計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研究生 施晴絨
指導教授 翁玉慧
公園設施是要供人們使用,但是公園內設施可能因為設計不良、設置位置不當、缺乏使用舒適性或其他原因而造成減少大家使用。公園中的設施常常可能因為欠缺保養或設施承載量不足等原因,被使用減少或可能對使用者造成傷害的。也可能因為設施年久失修或使用者沒有依照原來的設計使用而發生一些意外。
休憩設施是“坐”的基礎不僅包括凳子、座椅以及亭、廊、花架、敞廳等這些坐憩設施,還包括部分存在於空間中的自然物或人工物,例如台階、花壇、置石等也可作為坐憩設施的一種。滿足休息功能為主,充分考慮人的因素,設計造型考慮較簡單,但在構造、尺度、材質等方面考慮的更為科學、實用,並經常結合其他的功能性輔助設施滿足場地使用所需。
在現在很多的社區公園裡的坐椅都會出有一些結構尺度的問題,有一些座椅尺寸過大,兩人坐太寬、三人坐太窄的情形時有發生,造成成本的加大,資源的浪費。 坐憩設施的材質要做人性化的考慮,還有對設施的定期維護。 坐憩設施的設置數量及方式還需進行進一步的合理分析。在很多公園,坐憩設施數量不足和方式不恰當的實例還隨處可見。有些遮蔭下的坐憩設施不足,有些大段路程都沒有座椅,或座椅設置不明顯不易找。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坐憩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社區公園的坐憩設施雖然屬於小型設施,但仍需用心的去設計。設計出體現本地特色以及獨特個性的坐憩設施。
參考資料
1.Albert J. Rutledge著,李素馨譯,1995,行為觀察與公園設計,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于正倫,1991,城市環境藝術景觀與設施,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3.于正倫,2004,城市環境創造景觀與環境設施設計,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于明誠,1999,都市計畫概要,詹氏書局,台北,p.371。
5.文崇一,1981,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台北:東大出版社。
6.王錦堂編,1991,論中國園林設計,柬華書局,台北,pp.1-320。
7.成其琳,1991,都市公園系統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中央營建技術顧問研究社,臺北。
8.何福田、蔡培村、周甘逢、黃顯政,1990,青少年生活適應與休閒活動規劃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出版。
9.何福田,1990,青少年生活適應與休閒活動規劃之研究。青年輔導研究報告之六十九。臺北市:行政院青年 輔導委員會。
10.吳嫦娥,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省思,學生輔導通訊,第三十九期,第44-49 頁。
11.李素馨,1997,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1):43-68。
12.杜宏武,2006,珠江三角洲住宅休憩環境設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3.林宏晉,2003,不確定因素考量下之都市鄰里公園區位選擇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14.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15.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1998,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4):59-71。
16.林進益,1977,公園計畫與設計,正中書局,臺北。
17.孟剛、李嵐、李瑞冬、魏樞,2005,城市公園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
18.邵正明,1990,購後滿意程度與再購行為之研究─以彩色電視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
19.侯錦雄,1999,休閒生活態度與鄰里公園使用行為之不同層級成是比較—以台北、台中、彰化市居民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2): 55-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