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8/6-彪琥參觀工廠心得

這次有幸老師帶我們到高雄彪琥參觀工廠,去了解現在台灣製鞋業的狀況。一開始到了彪琥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乾淨的門面有別於附近其他工廠的樣子,一樓部分是門市部,二樓式設計部門與鞋子打粗模的地方,三樓是將鞋子各部位結合與製鞋底的地方。

一開始介紹員帶我們從一樓後面歷史館的部份開始解說,從以前草鞋到後面的馬鞍鞋,台灣的三寸金蓮、木屐等多樣性的鞋子因文化與地區不同有不一樣的風格。以前台灣錢淹腳目時期,家家拼經濟的景象也不會少了製鞋業,彪琥內部還保留著老闆早期在家中做鞋子的照片與場景,當時的員工都是家裡客廳就是工廠,以前我媽媽做衣服的時候,也是家裡就跟裁縫工廠一樣,一堆籃子裝著布匹,外面就是裁縫機,而且從早忙到晚,我想這就如同老闆所說台灣人「台灣牛」的精神。

二樓的設計部門也很有趣,簡直就是小型的成品製造廠,從發想到紙模、成型,先在這邊試驗鞋型的可行性,經過試穿,再做修改,之後再釋出版型請廠商做模具,才又接著給底下的員工執行,生產流程非常的明確,其中還有一部非常大的雷射切割機,比我在屏科大看到的還要大,是用來執行「小量、多樣式」的商品,因為多樣式且量小的鞋子如果請工廠開模太浪費成本。

三樓就可以看到成品了,昨天去的時候他們剛好在作外包的軍鞋,看樣子軍人穿的鞋子都還不錯,還看到一批要銷到日本的刺刺鞋,日本人果然新潮~。
最後老闆跟我們分享他在台灣創業的心得,也的確在台灣要將打好品牌不容易,雖然我們有技術,但是MIT的概念一直不比外來品,就像我們都被外國品牌洗腦一樣,但是在越來越講究綠色、健康休閒的樂活設計潮流下,彪琥也順著這波潮流,引進能觀測足弓的機器,這樣能配合每個人做出適合他們的鞋子,非常的打動消費著的需求,也讓我們見識到了台灣品牌所堅持的質量感,非常感謝彪琥讓我們有充實的一天,了解一個品牌後面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