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妍蓁
論文名稱 : 工作壓力源與壓力後果之關係:以華人工作價值觀為調節變項指導教授 : 陸 洛 博士
學位類別 : 碩士
校院名稱 : 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 :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日期 : 中華民國96年7月
學位類別 : 碩士
校院名稱 : 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 :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日期 : 中華民國96年7月
回顧先前收集到的論文資料都是偏向辦公室玩具或療癒系商品等實質產品的分析,卻忽略了最初的設計動機,對於現代上班族工作壓力之探討,而對於此類的研究論文相當多,但研究對象幾乎都侷限在非常特定的範圍,如警察或教職人員等。在比較過後選擇了此篇研究,從廣泛的壓力定義到進一步對工作壓力的定義、類別,及產生的後果之研究都相當完整。作者以華人工作價值觀切入,提出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和身心狀況的影響,針對這部分,若能夠了解到上班族群內心層面,對產品的設計方向有相當的幫助。
Ø 本研究的具體目的為:
1. 了解工作壓力與壓力後果之關係
2. 探究華人工作價值觀對壓力後果之影響
3. 探討華人工作價值觀對工作壓力源與壓力後果兩者關係的調節作用
文中提到,「壓力」一詞最早是由Selye所使用,目前在學術上最常見的壓力定義分為以下四種:
1. 以反應為主的壓力定義:個體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反應。
(1)壓力的生理反應,不因外在壓力源或承受壓力個體之不同而異。
(2)個體承受壓力刺激反映稱為「一般適應症候群」(警覺期、抗拒期、耗
竭期)。
(3)抗拒期若長時持續,會導致「適應性疾病」
2. 以刺激為主的壓力定義
3. 互動式的壓力定義:認為壓力是人和環境不斷互動過程中的一種複雜動態系
統。
4. 交換式的壓力定義
除了廣泛的壓力定義外,研究中更進一部對工作壓力做出定義與類別,分為兩方向。國內學者學者主張工作壓力是在個人與環境的特異性關係中產生,並認為工作壓力是一個主觀的、個體化的現象,一個複雜的歷程,也是一個動態性的改變狀態;國外學者則認為工作之相關因素與工作者間交互影響,產生工作者身心狀況的改變,使其失去正常功能時即有工作壓力。在本篇研究較支持後者論點。
根據工作壓力源國內外學者皆有不同的觀點與分類,本篇論文則將其區分為以下,並將就下列來探討其個別對壓力後果之關係。
1. 組織層次 → 組織氣候
2. 團體層次 → 人際衝突
3. 個人工作層次 → 工作負荷、缺乏自主性
Ø 研究架構:
首先在控制人口學變項的情況下,探討四個「工作壓力源」分別對三個「壓力後
果」的關係。其次,將「華人工作價值觀」分為「實用」與「勤勉」兩個構面,探討「華人工作價值觀」對壓力後果的直接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四個工作壓力源「組織氣候」、「人際衝突」、「工作負荷」及「缺乏自主性」確實皆與壓力後果「工作滿意度」呈負相關,而與「身體症狀」及「心理症狀」呈正向關。因此可初步證實,當工作壓力源越大其「工作滿意度」越低、「身體症狀」及「心理症狀」則越多。
比較兩種健康症狀可以發現,工作上「缺乏自主性」對於健康症狀完全無法預測,表健康症狀並不被工作自主性影響;另「人際衝突」與「工作負荷」都能預測此兩種健康症狀的發生,表示發生在職場中的實際的事件如與他人發生口角、被無理對待、過多的工作要求等較會引起身體或心理實質上的不適反應。
結論:
此篇研究主要針對工作壓力源及華人工作價值觀對壓力後果之關係探討,關於工作壓力造成之身心影響症狀等著墨較少,只有大概列出相關文獻點到為止,這是比較可惜的一點,但對於工作壓力的分類和定義卻相當清楚,若報告書中需要,這會是很值得參考的一份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