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工藝創作提案方面,我覺得8/16號老師介紹的漆器及上漆過程很有趣,尤其是以布去纏繞再上漆,漆器具有防腐、耐熱、抗酸等特性,因此可以把漆器運用在生活上。我跟西瓜一樣都想用金屬結合傳統漆器設計,創新與傳統融合,利用之前學到的金工技法跟天然漆上漆結合一起。
1.http://blog.ntcri.gov.tw/html/blog/AB0099/blog_index.asp?blogbid=MAKIKO
上網找到相關漆器的資料,發現裡面有一些實際教學的影片,大家可以點進去看看。
2.台灣漆文化協會-漆胎基本製作。http://blog.ntcri.gov.tw/html/blog/AB0099/blog_art.asp?arid=656&blogbid=lacquerart&aid=63&qpagenum=1
(二)畢業製作產品,我想做的是以鹿港傳統文化結合榫接藝術設計為主的一組產品。1.以鹿港文化為主題。
2.設計能榫接,設計有趣的卡榫機能產品。
3.強調以環保、具備鹿港文化代表性的產品。4.設定主要客群-以表現鹿港文化,使觀光遊客印象深刻,設計出適合的產品。
*燈具(桌燈.路燈)
1.木頭榫接
鹿港文化中少不了傳統木頭卡榫的表現方式,不論是家具設計.傳統廟宇.燈籠
*補充資料(木家具.台灣新意匠 邱茂林 洪育成 陳佩瑜著)
(1)榫接是非常傳統的木工接合技法,可以展現木匠的技藝與美感,功能性與藝術性兼備。
(2)榫接-將木材ㄧ側鑿孔作為榫眼(榫孔),另一個木材的末端作凸榫(榫頭),再利用榫孔與榫頭接合兩塊木材,稱為榫接。傳統東方的木建築多運用榫接的方式,來接合柱、樑等結構系統。西方在
(3)台灣家具之美就是一種【現代東方的展現】,以延續傳統的榫接工藝為設計,將榫卯技術美學發揮到極致。家具是一種微型建築鐵件尚未量產前,也是運用榫接方式來興建木構建築。,中國建築裡的榫卯奇蹟,同樣可以運用在家具上,所以,以【榫卯精神】設計出符合現代生活的傢俱,就是具備【現代東方】特色的傢俱。
(4)傳統中國家具是以榫頭作為結構接合的方式,呈現圓融和諧的精神。
(1)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很棒的設計木工作品。
http://hdg.tosaint.com/
(2)紅屋家具-天然生漆‧現代設計。
http://www.famwood.com.tw/
卡榫圖片:
(1) 「讀卡機」兼「收納盒」。木工中的「榫接」,就是一種利用凹凸的木頭相互接合,差之毫釐,就會失之千里。
(2)
(3) 這是一件突破全世界木工製作技巧,回復遠古~有巢氏~架枝疊床造屋~的創新技巧發明。這是一件突破傳統木工,揚棄~製作傢俱家飾的~樵、接、榫、拼、貼、併、黏~工藝技巧。
這是一件最佳的環保、節能、減碳、的代言商品~廢棄材料的再生、重生、正是為了環境保護而創造出的商品。
2.燈籠骨架(固定式骨架是鹿港燈籠的主流)
竹編紙糊燈籠在彰化縣鹿港古鎮的歷史久遠,已成鹿港的代名詞。在鹿港,隨處可見琳瑯滿目、古色古香的傳統燈籠。
*補充資料:
燈籠的製作方法有兩類,分別為福州和泉州式。主要的差別在骨架,福州式可活動收束,狀似傘,泉州式為固定的形狀。目前鹿港燈籠則以泉州式為其主流。
結合收納.環保概念.方便攜帶,以組件方式呈現。
燈籠圖片:
之後會再增加一些資料~
我發現文章裡的圖片都沒有出現!!!
回覆刪除圖片需要在選好之後 按上傳
回覆刪除就會出現在編輯的視窗裡
就可以確定會出現在這裡了
金屬與天然漆的結合 應該是很有意思的嘗試 老師鼓勵你們可以試試看
回覆刪除第一個網址當中 兩位長得很像的人是兄弟
王賢明王賢志兩位 他們的父親就是漆藝前輩作家王清霜老師 家傳技法是 蒔繪
這項技法要求作工細心 精緻 台灣專精的人不多
屬他們王家最有心得
他們也擅長網版印刷技術的應用哦
台灣漆文化協會是以王清霜老前輩為主 包含 王賢明王賢志 黃麗淑 廖勝文 王佩雯 黃金梅等2 30位中部漆工藝創作家為主的民間協會 每年固定舉辦兩次會員作品展
回覆刪除各位可以多了解
鹿港文化產品提案部分
回覆刪除燈具與燈籠骨架 是兩項作品or一項的兩個部分呢?
依據阿花的能力 榫接結構的作品可能的實現方法只有
榫接樣式自己設計 製作則必須委託可以依賴的師傅
這部分最好現在就開始多接觸一些有實際技術
又年紀不大 好溝通 願意配合的木作師傅
另外 木材的質地的認識 也要惡補一下了 這方面阿旺老師應該是不錯的人選 去纏住他吧
那我們一起倒在金工跟文產的工坊吧!!!
回覆刪除哎呀 何必那麼悲觀呢
回覆刪除有人日以繼夜幫我守候工作室 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啊
是一項中的2個部分喔~
回覆刪除哈哈阿西我們真的要一起在金工跟文產工坊工作摟!!
我們開學一起努力做畢製吧 哈